搜索

[爆料] 编篮技艺精湛40载

如玉 发表于 2015-8-20 16:25:41|来自:韩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韩国

     一堆腊条,一双巧手,三个小时一个能盛粮食装杂物的提篮就已成型。今年61岁的刘承秀家住大场镇金头岭村,她从20岁开始学习编织技术,在糊口难题时期,手编提篮为她养家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机械化出产的今天,这项技艺慢慢被良多人忘却,固然不再需要编提篮来增加收入,刘承秀却对这项曾颇费手劲的老手艺情有独钟。

00.jpg

     野生腊条编织 编好需要有手劲

  提篮是过去老庶民日常出产糊口所不可或缺的工具,丰收的时候可以盛粮食,去菜园的时候可以盛菜,甚至做饭烧柴的时候,可以用来取柴火……而编制提篮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利用野生的腊树条编织而成。

  刘承秀先容说,编得纯熟的人编一个三四十厘米宽的提篮大概需要3个小时。编提篮从底部开始,以六根树条为一组,共有四组。编织时以中间点交叉相压成辐射状,然后另取一根树条固定中间交叉点……

  “编提篮是个需要手劲儿的活,要随时调整篮子的外形,并拉紧拉实每一根树条,不然编出来的篮子缝隙就会过大,外形也不好看,编一会儿手就酸了。”刘承秀告诉记者,七八十年代,从事农业出产的人多,背笼、箩筐等农具在农村用途比较广泛,各地需求量也大,有编织手艺的人在当时很受欢迎,常常会被请去编织农具。这门手艺是细致活,做得好不需要吆喝,每逢大集去卖手编农具,收入比较可观。“编提篮拿到集市上卖,曾帮我们家庭渡过了最艰苦的时候。”

  编篮技艺精湛 提篮美观又耐用

  因为刘承秀编织技艺精湛,提篮外型美观而且耐用,深受周边村民的喜爱。提篮编织在选材上以野生腊条为原料,“通常先用轻微粗些的腊条编出提篮的形状,再将其余的腊条一根根交错编织,编织时要做到左右对称,拉力均衡。提篮有大中小之分,小提篮可用来装针线、织物、绣品等小物件;中提篮可用来盛蔬菜;大提篮可用来装小麦、玉米等粮食。”

  据刘承秀先容,每年秋天都是取材料的最好时节。经由了一年的孕育,每棵腊条树上都分出若干平均的枝杈,把这些枝杈割下来后,来年还会长出新的腊条。腊条经由长时间的浸泡寿命长、韧性较好,编出来的竹篮不但美观大方,而且结子耐用。

  “一个提篮最多要编三四个小时。”刘承秀说,年青时自己一天最多能编十几个。根据腊条的长度规格编出来的提篮大小不一。“无论多小或者多大的提篮,用掉的腊条都是200根。”

  机械替换手工 老手艺渐行渐远

  “小时候随着长辈去农田,印象最深刻的仍是父母手中盛粮食的提篮。而在机械化出产的今天,这些农具用量小了,近几年编得也就少了,而更令人遗憾的是,编提篮的手艺也快成为‘特技’了。”采访中,一位在看刘承秀编提篮的年青人告诉记者,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是社会的一个提高。

  据悉,如今会编提篮的人春秋大都已经在50岁以上。“没有年青人愿意学,以后很可能就没人会了。”刘承秀表示,跟着社会的提高,机械加工逐渐替换了手工制作,只有少数人仍坚持原始手工制作。传统手工编织提篮花费时间多,经济效益低,年青人都不愿意学,只有少数老年人在农闲时作为副业,作少量加工,然后走街串巷销售以补贴经济来源,未来这项技艺将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