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的青砖屋子,未踏其中,便沉浸于醇厚的花生香味中。踏步上前,雾气蔼蔼中勾人的油香味;火炕前,榨油师傅劳作的身影;榨橛子下,油脂从花生饼内挤压溢出……在藏马山民俗村徐记油坊内,每一个沟壑纵横的物什,每一个娴熟动作好像都在无言地诉说着榨油这古老的手艺。
花生碾碎上锅蒸馏香味四溢
10月30日,记者一走进藏马山民俗村就闻到一股浓烈的花生油香,顺着味道就找到了郭加杰的徐记油坊。
郭加杰今年38岁,天天早上8点多,他和4名榨油工人就要进入油坊,一直待到下战书2点多。“这些工人都是我的师傅,他们是老手,榨了一辈子油,而我现在正向他们学习这种传统的榨油工艺。”郭加杰笑着告诉记者,手工榨油一共有五道工序:碾碎、蒸馏、翻炒、包饼、入榨。
青砖屋子内,郭加杰和师傅们正忙活着挑选花生,将其放入碾碎机中,几分钟过后,颗粒分明的花生米便被碾成碎片。将碾碎的花生放入蒸锅的麻袋上,师傅便赶快给大锅添煤、烧火,雾气蔼蔼中,花生香味慢慢透出……“蒸锅不同于家中的大锅,锅上的部门全用水泥砌好,只留圆形小口,这样蒸锅更加保温,花生也轻易蒸透。”负责蒸馏的师傅先容说。
饼入榨橛醇香油脂汩汩流出
五十分钟后,郭加杰拉下绳索,已蒸好的花生便全入火炕上。“火炕连着蒸锅,表面都是铁皮,趁热将花生翻炒出水分。”跟着爆裂的响声,香味弥漫了整个油坊,勾人的油香穿过木门飘向整个民俗村。“虽是翻炒,但却十分有难度,在出锅前花生必需略带湿软,这样出锅后才会酥脆。”郭加杰说,翻炒稍过或太湿,都会影响出油和香味。
接下来,就是将炒好的花生包成油饼。油饼包得是否厚薄平均是影响出油率的枢纽。包好油饼后,师傅们再将十枚花生饼依次放入榨油机的榨膛。“我们管这个叫榨橛子。”只见郭加杰推着把手,一圈圈推下来,花生饼越来越薄,油脂却如泉水般汩汩流入油缸中。
“我们一次榨400斤花生米,一般能出120斤花生油。”闻着醇香的花生油,郭加杰笑了。油榨干之后,花生饼就成了非常坚硬的渣饼。“我们管这个叫麻山,是小时候的零食,可香了,不亚于花生酥。”郭加杰捏下一块麻山片,放进嘴里,不由地回想起以往。“仍是那股老味道啊!”
回归乡村老手艺酿出好味道
“我老家在滨海街道高峪村。”郭加杰说,他记得老家旁边便是油坊,那里是他和伙伴的玩耍之地。“也是这种老手艺,没有任何机器,那些年生意很红火,村里人都拿着自己的花生米到油坊榨油。”30多年过去,村里老油坊内的古老家什早已被大机器所取代。
也许正由于郭加杰感慨感染过当年手工榨油工艺的灿烂岁月,也亲眼看着这门工艺跟着时间的流逝徐徐没落,从小在油坊边长大的他选择回归乡村,重拾老手艺。“听说藏马山将会展示传统小吃和手艺后,我找到了手工榨油的老师傅,开了这家油坊!现在良多人都已经不知道传统的榨油方法了,我但愿通过这家小油坊,让大家可以了解整个榨油过程,对传统工艺有所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