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讯] 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落户青岛西海岸!可知潜力有多大。

小鱼儿 发表于 2016-11-8 17:42:54|来自:澳大利亚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Reserved
     9月29日,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启用;同日,以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为核心的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基地也在该区奠基。

   一日两名校落户,堪称盛景。然而,“抢滩登陆”西海岸的名校远不止这两家,据统计,仅今年1—9月份,包括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内,就有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等6所名高校集中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可谓引智领域的“西海岸现象”。

   那么,众多名高校何以独独对青岛西海岸新区青眼有加?名高校与国家级新区的牵手能否带来“1+1﹥2”的聚变?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珠联璧合 名校期待新“增长极”

   刚刚启用的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是复旦大学上海本部之外的首个院区,从签约到运营仅用时两个多月,学校与地方的热切可见一斑。

   “对于复旦大学来说,青岛研究院的设立实现了复旦大学从南到北的拓展,将形成新的结构性增量和新的发展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理事长葛均波说。

   这种珠联璧合的默契来自于高校对西海岸文化创新、地理区位、基础实力等各方面的认可,这些优势也成为各大高校选择西海岸的重要筹码。恰如金风玉露,“互补共赢”成为校地共建的基调和殷切期望。

   作为我国第三所进入世界前50强的大学,复旦大学一直未走出上海本部,直到此次“落子”青岛西海岸新区。

   此次“破冰之旅”,无疑凝聚了复旦大学厚重的期待。“我们将举全校之力,打造复旦大学在中国北方重要的科教融合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葛均波介绍,未来10年,青岛研究院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两次“飞跃”: 2017年—2019年,形成研究院的突出特色与鲜明特点,在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至少一个领域,成为全国的亮点和青岛的名片;2020年—2025年,发展成为复旦大学一个重要的“发展极”,成为山东教育高地以及全球化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本集聚地。

   同复旦大学一样,今年7月,中央美术学院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签约,将建设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他们看中的是青岛和西海岸注重营造文化的生态和艺术的环境。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的话说:“毋庸置疑,这正是让有着近百年历史和鲜明艺术特色的中央美院做出战略性选择的关键,承载着中央美院新的发展梦想。”

   早在2001年就落户新区的山东科技大学中文系主任王秀花则从国际传播的角度给予这种现象以新的诠释。青岛是文化历史名城,这几年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而青岛西海岸新区这两年的改革创新和蓬勃发展也是备受瞩目。她认为,选择青岛,选择西海岸新区,意味着有更广的受众。而这,也是实现自身新发展必不可少的步骤。

   理念升级 从“引资”到“引智”

   加快建立一个从“引资”上升到“引智”的平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内涵提升转变。

   提起西海岸的驻区高校,总是绕不过青岛滨海学院,这所西海岸最早建立的普通高校见证并亲历了这片土地的建设发展。1992年,珠山脚下,前湾港畔,青岛滨海学院建立;1999年成为山东省首所民办专科院校;2005年升格为山东省首批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09年具备学士学位授予权……“作为一所民办高校,首先要融入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接地气’。最主要的标志就是,我们为西海岸做了什么?提供了哪些服务与正能量?”青岛滨海学院校长韩方希说。

   见证这方热土发展的,还有青岛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的谭业庭教授。“高等教育在校生占城市人口比例是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它改善着一个城市的人口结构、知识结构,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品位。”谭业庭说,像纽约和东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这一指标分别达到了6.4%和6%。“对‘智力平台’的建设,体现了这方土地执政者的‘高瞻远瞩’”。

   建设人才高地,这方热土从未停歇。2014年获批新区后,人才支撑战略赫然写入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成为支撑新区建设和发展的“六大战略”之一。根据新区发展规划和目标定位,打造“国际海洋人才港”,从安家、创业、科技、培育、保障等方面制订人才政策“30条”予以扶持。

   为进一步集聚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新区还专门出台了“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实施意见”,面向国家“985”“211”工程大学或国内学科(专业)排名前5名的高校,以及境外世界一流大学或拥有一流学科的大学,广发“英雄帖”,给予用地支持、建设支持和运行补助以及配套服务;对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还将按人才政策“30条”提供全方位保障。

   中国石油(7.320, 0.03, 0.41%)大学马克思学院吕前昌教授的话印证了这种执政理念的“厚发效应”。作为新区的“985”和“211”高校,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将办学主体全部迁至青岛。吕前昌教授介绍,学校目前拥有在校留学生3000人,这些留学生大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针对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学校已经专门进行了研究和部署,这些留学生随时可以奔赴现场,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聚合效应 期待硅谷式发展模式

   在美国西海岸,加州北部旧金山湾以南有一个赫赫有名的所在,就是硅谷。从硅谷的发展历史来看,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著名高校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跨越整个太平洋(5.380, 0.00, 0.00%),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尽管仍处于萌芽状态,其前景却让人期待。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也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国家级新区是开发建设的热土和创新高地,恰好能提供最好的平台。”谈及众多优质高教资源“扎堆”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党校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李波给出了这样的观点。

   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任务的国家级综合功能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全面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李波说,在市场经济活动中,高校和企业一样,是最敏锐的;以复旦大学为例,上海是第一个获批国家级新区的地区,在承接国家使命建设新区过程中,复旦大学与政府互动,实现了共赢,取得了发展。这次“落子”青岛,选择西海岸新区,跟其自身经历不无关系。

   随着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获批,青岛确立了新的发展定位,即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而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第九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与之前获批的国家级新区不同,没有政策优惠。“这一变化意味着目前的国家级新区已不再是政策洼地,而是改革高地,主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形成自身优势。”李波说,改革创新成为西海岸新区最大的优势,获批两年来,西海岸新区自主推进35项重大改革,争取国家、省政策试点27项。

   改革创新的沃土,必将吸引更多优质高教资源集聚。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现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滨海学院等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约1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达到8.3%;各类人才近4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近1/4。高校专利申请量占了全区专利申请量的1/3。同时,一批高层次教育项目也正在谈、在建,预计到2020年,新区高等学府总数将达到20所,在校大学生将突破30万人。届时,青岛西海岸新区将成为活力四射的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这就是后发优势,这种后发优势吸引各种高端资源同时集聚,必将迸发出更大的活力。”李波说。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